- · 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2020年学术交流会召开 打造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平台[12/23]
- · 《中国矿产地质志·中国矿产地分省图集(2020)》正式出版[12/22]
- ·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部绿色发展研究院成立[12/21]
- · 国新办举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新闻发布会 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12/18]
- · 自然资源部与国际地科联签署谅解备忘录[12/18]
- ·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周学东一行到我局调研[12/17]
- · 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2/17]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召开巡视“回头看”动员部署会[12/17]
华南东南部地壳厚度、属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基于地震接收函数的约束
作者:张永谦 徐峣 严加永 徐志伍 赵金花
关键词: 华南; 钦杭结合带; 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成矿作用; 深地资源工程;
摘要:华南大陆主要由扬子与华夏两大古陆块拼合而成,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使得该区不仅具有多样的几何结构与变形特征,也发育成为中国南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域,其中包括长江中下游、钦州—杭州、武夷山、南岭、等多个重要成矿带。针对华南东南部及位于该区内的长江中下游、武夷山和南岭成矿带的深部结构与成矿背景,本文利用国家地震台网在该区固定地震台站的远震事件记录信息,通过对各个台站的远震接收函数开展H-κ扫描研究,获得了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对地壳厚度和波速比的相关性与地壳流变学构造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华南东南部的Moho面起伏整体较为平缓,自东向西逐渐增厚,波速比分布与成矿带和构造格局有明显相关性,在扬子与华夏块体之间的华南陆内复合造山区呈现明显的低波速比特征;结合该区已有的地质构造等研究分析,认为华南地区地壳减薄与燕山期的强烈岩浆活动和成矿过程密切相关,太平洋板块俯冲以及岩石圈和下地壳拆沉所造成的上地幔热物质扰动上涌或是该区矿产资源集中爆发的驱动力源;本研究所得地壳厚度与波速比分布特征与重力学多尺度边缘检测所刻画的构造界限一致性较好,支持其对扬子与华夏块体南界的划分方案。
上一篇:华南大陆东部若干构造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华南东南部上地幔远震P波速度结构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