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2020年学术交流会召开 打造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平台[12/23]
- · 《中国矿产地质志·中国矿产地分省图集(2020)》正式出版[12/22]
- ·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部绿色发展研究院成立[12/21]
- · 国新办举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新闻发布会 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12/18]
- · 自然资源部与国际地科联签署谅解备忘录[12/18]
- ·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周学东一行到我局调研[12/17]
- · 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2/17]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召开巡视“回头看”动员部署会[12/17]
华南地壳及壳幔过渡带泊松比及其地质意义
作者:陈安国 吕庆田 杜建国 严加永
关键词: 华南; 天然地震; 地震波速; 波速比; 泊松比; 深部资源工程;
摘要:地震波泊松比蕴涵着丰富的地质信息,根据泊松比可以识别地壳岩石的基性程度,进而分析地球动力学与成矿背景。本文搜集整理了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等数据平台自20世纪80年代至2017年底的天然地震震相资料,经过数据筛选,得到华南研究区内M≥2.0级地震事件11410个。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的走时-震中距关系直线方程,得到Pg波平均波速6.11 km/s, Sg波平均波速3.60 km/s,首波Pn波平均波速8.06 km/s, Sn波平均波速4.59 km/s。在此基础上,求得华南地壳平均波速比Vp/Vs为1.697,由公式计算得到华南地壳的平均泊松比为0.234,壳幔界面附近的平均波速比Vp/Vs为1.756,计算得到壳幔界面附近的平均泊松比为0.260。走时反演给出的泊松比结果显示扬子地块、华夏地块以及东南沿海地壳的物性差异。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存在大面积的低泊松比异常区,与江南造山带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而东南沿海、钦杭成矿带泊松比明显较高,解释为幔源物质注入地壳的结果。